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的困难,面对困难时,我们有时或许是无能为力的,就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的主人公安迪,他因涉嫌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,最终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,他的余生都将在此度过。但是渴望自由的他仍保留着希望,近20年的监禁也没能磨灭其对自由的希望,最终他也因希望而得到救赎,逃离了肖申克监狱。
人生总有悲苦
心怀希望的强者才能得到救赎。
关键词一:制度化
影片中瑞德说:“起初你对监狱恨之入骨,然后你对它习以为常,时间够久之后,你会变得无比依赖这里,这就是制度化”,是啊!影片中的布鲁克斯在监狱里监禁了50年后,他早就习惯了监狱的生活,对于外界的巨大变化根本适应不了,他是抵触离开监狱的,因为他已经和监狱合为一体,离不开监狱了,因此离开监狱后的他最终选择了自杀;而瑞德同样如此,他在监狱中渡过了40年,当他离开后,每次上厕所前都要打报告,因为不这样的话他根本尿不出。
这数十年高墙内的监狱生活早就将他们的意志磨灭掉了,放弃了自己的追求,丢掉了希望,一切都按照监狱内的程式生活。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?大家都曾经热血过,有远大的理想抱负,可现实的社会是残酷的,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低头,学会了妥协,慢慢地放弃了自己曾经远大的追求,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偌大的城市中,拖着疲惫的身体忙碌的工作着,又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理想呢?
关键词二:希望
我本可以忍受黑暗,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。
——艾米丽·狄金森
一旦见过了太阳,哪怕身处黑暗,也要心向光明。安迪被判终身监禁,那是灰暗绝望的人生,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使他朝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。安迪认为“希望是件美好的事,也许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”。我们都曾满怀希望,而面对一再失败时,又有多少人将希望坚持了下来呢?而影片中的安迪就是那个一直坚守着希望的英雄式的人物,他希望在狱中建一个图书馆,连续六年不断地向州参议院写信,最终他如愿得到了州议院拨款建设图书馆,这份对于希望的坚守又有多少人能做到?
身处黑暗,心向光明,就算是高耸的石墙也关不住,因为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,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,它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,那就是希望。希望就像是一颗种子,一旦埋藏在内心,他就会生根发芽,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并结出丰硕的果实。希望是黑暗中的一道光,它指引着人们前进,给人以信心和勇气。丢失了希望就好比在黑暗中失去了照亮前进道路的光。
我们的时代是充满了希望的时代,只要我们坚守希望,不放弃,心中理想的生活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,我们只需在等待中坚守就好,终有一天,幸福美好的生活会到来的。就像影片中的安迪,它满怀希望,不停地坚守希望,用近20年的时间去实现他希望的自由,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。
关键词三:救赎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不单是安迪的成功越狱,更是一个满怀希望者的救赎。影片中关于安迪越狱的篇幅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。因为这是一部以救赎为主题的电影,而不是以越狱为主题。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安迪最终成功地救赎了自我,同时,不仅于此,他还在救赎监狱中的其他人。
他帮哈德利避税后是让哈德利请他的同事者们在屋顶喝啤酒,但自己却不喝,这是为何?瑞德在内心的旁白中说:“感觉自己又自由了,我们就像造物主一样自在”,这不正是安迪想要的结果吗?他想唤起狱中其他人对自由的希望,为此他脸上扬起了奇异的微笑。再有他在监狱中建图书馆以及帮助狱友考取高校文凭,这些不都是在救赎他人吗?这也正是影片叫《肖申克的救赎》而不是叫《安迪的救赎》吧!
现实中的我们并不是监狱中的囚徒,但是我们中的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囚徒的角色,他们被陈规旧俗束缚着,循规蹈矩地工作生活着,慢慢地开始逐渐摒弃希望。这些人也应该需要一场《肖申克的救赎》。
现代社会纷繁复杂,人们容易在其中迷失自我,找不到前进的方向;也会在残酷的现实摔磨打炼中,磨平棱角,变得圆滑初心不再。而只有心怀希望者才能得到救赎,寻回初心。